,他的儿子杨俊,侄儿杨信,杨能,都在军中效命,战场搏杀。
杨氏一族,在宣府的影响力早就不止是杨洪一人了。
虽然说,如今杨洪调走了,但是杨信仍在,杨洪的三个后辈当中,只论才能,杨信是最好的,其次是杨能,最后还是杨洪的亲儿子杨俊。
而杨洪自己,在军中呆惯了,习惯赏罚分明,虽然杨信不是他的亲儿子,但是他对杨信的倚重,却胜过杨俊。
如此一来,便导致了,杨洪虽然回京了,但是在宣府当中,杨信的影响力反而提高了。
很多时候,陶瑾即便是担着总兵官这个名头,但是许多事情,若是没有杨信的帮忙,他也是做不成的。
最明显的一次,就是那次张軏等人的使团来信,想要让陶瑾出兵伏杀喜宁。
当时,就是杨信力主不可,并且二话不说,把使团的信直接递到了朝廷,可见杨信的底气有多足。
不过,虽则如此,杨信平时还是十分谨言慎行的。
这也是陶瑾和耿九畴觉得脸上挂不住的原因,是,你杨氏一族,在宣府的确是有偌大的影响力。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们两个都这么热情的邀请于少保了,结果你一个副总兵,竟然质疑于少保的来意?
这不是在问于少保,而是在打他们的脸!
当下,陶瑾便喝道:“杨信,你此言何意?于少保奉旨行事,自然要将案情察查详细,不留一丝疑惑,我等竭力配合便是,何必多问?”
杨信没有说话,他平常就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表达完了自己的意思,就再也不肯多说。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陶瑾的脸色迅速变红了起来。
倒是于谦,脸色平静的望着杨信,片刻之后方开口道。
“陶总兵说得对,老夫奉旨而来,自然要将一应细节都查的清清楚楚,无论碰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