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如此,诸卿觉得,应该如何说服太上皇,早日回京?”
总算是让天子把这个弯给拐过来了,老大人们纷纷松了口气。
旋即,胡瀅再度开口,道。
“陛下,太上皇逡巡宣府,无非是因为,在土木堡一祭,触景伤情,心有愧疚,既然如此,不妨陛下和圣母各修书一封,命朝中大臣送去,对太上皇开导一番,或许,便能纾解太上皇心中郁结。”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
虽然于谦的话中语焉不详,但是,在场的群臣,哪个不是跟太上皇打过多年交道的。
指望这位主因为心怀愧疚,所以不肯回京?
呵呵……
再联系到东厂太监舒良前段时间匆匆离开,赶往宣府,他们哪还猜不出来,这土木祭奠,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也知道,太上皇的性子,受了这么大的气,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这个时候,他老人家需要的,只是一个下得去的台阶。
这个台阶给皇帝来给,得宫中的圣母皇太后来给。
太上皇既然喊出了心有所愧,所以请天子去其帝号,罚去守陵,那么,要给他台阶,自然是要从亲亲之谊,孝道人伦的角度出发。
宫中圣母仍在,太上皇谪居祖陵,岂非不孝?
皇弟数遣使臣,殷殷所盼,若因心中之愧,逡巡不归,岂非不悌?
老大人们心里都有底,这位太上皇是好面子的。
这两份“家书”送过去,便算是给足了他老人家面子,只要太上皇不是铁了心的,真的要回凤阳祖陵去,就该就着这个台阶下了。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
天子愿意做出这样的让步吗?
老大人们再次眼巴巴的望着天子,却见天子沉吟片刻,道。
“修书一封,倒是无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