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旁的吞金貔貅,我记得父皇在世之时,也有人提出让闲置的驿站为天下百姓通信,然而父皇却没有接受,却是为何?”杨广问道。
裴矩稍一沉吟,便老老实实的说道,“据我所知,之前的奏折大多泛泛而谈,空无一物,更无切实可行的方案。文皇帝认为驿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窟窿,若是为百姓送信,那么驿站的开支将会增加无数倍,是以弃之不用。而圣武帝的邮票制度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他这凑齐邮票即可免税一年的办法,必使百姓收集成风,但单凭这个也维持不了开支,但加上《半月谈》这个万众争抢的刊物,形势顿时逆转,若是驿站每半月贩卖五十万份,那么一个月就是百万份,驿站就多得十万贯收益,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巨资,与此同时,刊物上的政令、常识、律法也因此飞入千家万户,令天下人意识到朝廷的出发点是为了百姓好,这也使百姓自然而然的将朝廷与贪官污吏区分开来,对朝廷的统治起到维护作用。”
“不过驿站为百姓送信之举,也使各地交流大为便捷,一地出事,必将天下皆知,甚至引起天下恐慌。”
不愧是裴矩,进入角色之后,将驿站通信的利弊分析得面面俱全。
“但它终究是利大于弊,多走一天,百姓就多方便一天,朝廷就多一天收益,而天灾人祸却不常有,所以区区一个通信驿站还动摇不了一个王朝的统治。大不了加入一条规则,规定某地出事之时,驿站停止传递百姓信件,只走朝廷信函便是。”杨广立即想到了对策,并且记在了心上。
后知后觉的裴矩忽然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杨广抓自己来的原因了,无非就是想结合‘太上皇’和‘太上相’丰富的从政经验,为杨侗制订的政策拾遗补阙,从而形成一套完美的制度,以使大隋王朝能够长久延续。
“银行呢?你又有什么看法?”
“银行可以让钱生钱,百姓有利可图,必然蜂拥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