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第三世 > 第850章:千金要方

第850章:千金要方(2 / 7)

续迁去江源、河源安家,对于这些流民来说,有个方寸之地立足已经千恩万谢了,至于在何处安家,他们其实并不在意,更何况朝廷还许诺他们,减免三年赋税,这已是格外开恩了。

根据杨侑预计,只要李渊父子不阻拦,以后还会有更多益州百姓北上。加上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往来于大隋和西域的胡商也带动不少西域的流民向大隋迁徙,成为大隋子民,只要雍凉一直这样稳定下去,雍凉繁荣的局势不可阻挡。

百姓们如今人人有田有地,更因曲辕犁、筒车的推广,只要努力一点,温饱自然不会成为问题,且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使百姓连年结余,日子也渐来渐好,平素亦能请左邻右里修葺一下房屋,故而雪虽然下得很大,却甚少有房屋倾颓坍塌,无家可归者更是少之又少。再者底子打得好,朝廷任命的官员又是实务干吏,这场大雪下到来的时候,各地官吏衙役便纷纷出动,帮助维修加固房舍,给受灾百姓安置住处饮食。

百姓扶额称庆,逢此明君主宰的盛世,又有如此务实官员,幸何如之?

日子好了,安居乐业关中百姓喜气洋洋的拿着山货前来大兴城,卖空之后,先去衣肆给孩子买件新衣,再去笔行给孩子买些笔墨纸张,接着去布行扯几丈布,再去肉行割些肉……

反倒是那些闲得蛋疼的文人骚客趁着大雪纷纷组团出城,或往终南寺庙、华山道观吟咏梅雪;或是寓居骊山民宅,以骊山史烘托当今盛世,一时间倒有不少诗篇问世,使得这个关中文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极是活跃。

只是每当此时,总有人抬出杨广、杨侗的诗词文章前来品鉴,这也往往使那些写出佳作的文士满腔郁闷。

这根本就是令人绝望的相比……

杨广和杨侗这对祖孙的文章诗词不用别人拍马屁也是顶级的好,尤其是杨侗更牛了,不写便罢,但有诗文词章问世,必是传世经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