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第三世 > 第496章:刘文静再出谋

第496章:刘文静再出谋(2 / 6)

敌人虎视耽耽,如果他扎木筏子渡河,隋军半渡而击,那么自己必将大败无疑。

还有一个稍稍稳妥的方案,就是派数支斥候过河,迅速与大哥取得联系,让他派一支军队在对岸接应。可这里又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河面宽阔,斥候在哪里渡河都可能落入隋军的监视之中,斥候未必到得了朱阳关;二是即将斥候侥幸成功,但所须时间太长,他拖不起;三是大哥不见得会抛下个人恩怨,挥师来援,因为自己要是死在这里,大哥的地位便会根深蒂固,一旦整合了晋王系的势力,反而使李唐朝廷能够安分下来,李世民感觉自己死掉的话,于国于大哥都有利,这种情况下,大哥会来支援吗?

各种担心使李世民将一个又一个想法否决,又催生出一个个想法,但不管哪个想法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时之间心神难定,忧虑万分。

“殿下,是在为无法撤兵烦恼吧?”这时,怔忡良久的刘文静开口了。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确实如此呢,我军前无去跟,后有追兵,军心已到崩溃的边缘,我想闷头前行,用人命硬生生的打出一条活路,却不知占领卢氏的隋军有多少,要是前方有四万敌军,我们就无法取得胜利,至于杨善会就更不要说去打败了。我也不知现在该如何是好,相国可有良策?”

李世民慢慢的坐在一张行军马扎之上,他一直自诩为军事天才,能谋且善断,但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有些失去信心了;尤其是这一次东征,如果他适时听取刘文静的建议,及时退兵洛阳,坐看隋军与王世充交战,那隋军在城下的伤亡必然极大,也不会有现在鼎盛之势,自己的军队也不会成为疲倦之师,结果洛阳是打下来了,王世充的头颅也砍了下来,可最后不是灰溜溜的把到手的洛阳让了出去吗?这固然有捞取政治资本的私心所在,但这何尝不是不懂得舍取、经验不足的表现?正因为自己的不足,怀有乐观侥幸之心,在遇到更老辣的杨侗时,他就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