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清查,包括相貌、年龄,都一一核对,还让百姓之间也互相揭发,只要发现有不实的情况,全家发配边疆,连保长也要受牵连。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国的登记人口就达到了4000万。大业五年,再一次清查户籍,人口高达5500多万。
而且,这还没把奴籍算在内。贱籍即是农奴、家仆、家丁、婢女
汉朝时,奴隶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南北朝时,鲜卑人手中有汉人奴隶、稍大一些权势的汉人家族中也有奴隶。如果没有奴隶的存在,就不能支撑起“世家门阀”和“庄园经济”八个字。所以,讨论人口,忽略贱籍的存在就是根本性的错误。
而在关中,拥有万顷的土地的家族少说也有百家,拥有百顷、十顷土地的家族更多,这些土地谁来耕种?全部都雇佣人手吗?绝不会!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再官籍的奴仆耕种。所以,隋朝鼎盛时的人口有六千万很正常,就算有七千万也没错。
在历史上,唐朝统一天下以后,人口税减,下降率约为80%。虽说这里有战争死人的因素在,但绝大多数人都被支持李唐的财团藏匿了,因为李唐统一天下后,对支持它的财团加以封赏,而土地历来是封赏的先天之选,这些财团得到土地以后,自然需要人去耕种,如此一来,许许多多的人口便成了世家大族的奴仆。
李渊统一天下以后,也对人口进行重新登记,但相比于杨坚严苛的统计手段,李渊采取的则是非常民主的“手段”,就是让老百姓自己填写户口资料,从这‘民主’的手段来看,李渊并没有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又哪能获得什么人口呢?也因此,才有隋末大乱,人口锐减四分之一的说法。
若是杨侗早一天入主关中,那么,世家大族的这些‘财产’就不会外逃,更不会转化成李唐的战斗力,不经历过多的战事,大隋的人口也就保住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