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第三世 > 第241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求月票)

第241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求月票)(2 / 5)

失去了天敌,就等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迟早会在安逸越来越窄,最终被新的思潮取代。所以百花争鸣才是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孔颖达目瞪口呆……

震撼太大了。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能不思进取。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孟子这往篇发人深省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横空出世。

如今,杨侗这篇儒家经典,反劝儒学,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孔颖达是一个儒者,完美的儒家子弟,他其实明白当下的儒家思想,完全是配合统治者巩固皇权的工具,早已失去了孔孟精髓。

孔子生前被各国视若敝履,不屑一顾,为何自汉以后,历朝历代都在尊崇儒家学说?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孔颖达明白,杨侗也明白,在场的儒者也明白。

但是大家都不会拆穿……

为何?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

诸子百家之中,杨侗其实也喜爱儒家,因为儒家为皇权服务,可以提高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他和所有君王一样,奉行的是外儒内法理念!当然了,他善待儒学,却绝不会专用儒学,各朝各代的太祖皇帝,都不会专用一门学说。

他引入百家,确实是想要以法治国、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农强国、以墨富国、以医惠民、以纵横远交近攻、以阴阳明天时地利

而诵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引起孔颖达等儒家学者的警醒之心,从而让百家入境更为胜利一些。

唯有百家争鸣,才能让这个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大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是方位的人才!

只有儒、法、兵、墨、医、农、商、纵横、天文……齐头并进,各出佼佼者,才能让大隋成为天下的主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