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已经全部普及了,因此书籍才会销往关中和其他地方!但最高的书籍也不过是两贯钱,莫说世家大族,便是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据说在隋朝,价格最高的书籍也就两百钱而已。两者价格有十倍之差,是书商从中牟取了巨大的差价。”
“这却为何?用意何在?”李渊皱眉不解,书籍在杨侗那边普及开了,但在关中却是垄断性的,就算最贵的书籍价格翻到两贯给书商,到这边二十贯后,也都有人愿意买,杨侗只赚书商一贯八百钱,未免太便宜了一些,他感觉这里面必有阴谋。
“杨侗不是在卖书,而是收买天下寒士和百姓之心啊!”刘文静感叹道:“书籍在以前财富的象征之一,藏书多寡是一个世家富裕与否的一个标准。而寒士求学不易,想要求学、想要有书读,需要借书抄录,繁琐不说,还要欠下一个老大人情,若是关系不好,还借不到。如今杨侗以低廉价格将书籍交给唯利是图的天下书商卖于天下,寒士若再想求学,不必再求世家门阀,长此以往,天下寒门必然大兴,最后,天下寒士感激的是谁?是推广物美价廉的书籍的杨侗。”
天下最想读书的是哪个级别的人群?
世家大族?并不是!
世家大族拥有天下最丰厚的教育资源、生存条件,读书对他们来说是吃饭一般的习惯,又能通过家族关系出仕,对读书没有太多渴望。
百姓?也不是!
在解决温饱问前,百姓关心的是生计,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但解决生计之前,他们不会往读书方面想。
最渴望读书的——
无疑就是寒门了。
寒门和后世的寒门不同,这时代的寒门,指的是不必为生计担忧,却又不是世家豪门的小富之家,寒门人家知道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所以他们才是天下之中,最渴望掌握知识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