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无法养活这些人?
开玩笑,有着大隋几大粮仓在手的杨侗,根本不担心粮食问题,大不了到了产生效益的时候补充进去便是。
因此,杨侗清点好灾民后,便开始对河南郡贫穷百姓下手,都是用尽全力,甚至不惜用一些蛊惑的手段,将人口往河北道迁徙,根本不担心无法养活这些人。
他最大的法宝就是河北道以后会建设食宿全免的‘义学’,从8岁到10岁的孩子都能就读。
这一个承诺,令全郡贫寒百姓毫不犹豫的搬迁。
望子成龙的心态,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不能免俗,而且‘义学’也切中了他们的软肋。
最先前,因为执行推荐制的九品中正制,所以贫穷百姓读书无用,等到科举制出现时,百姓有了入仕之门,但由于读书成本太高,只能望洋兴叹,现在有了食宿全免的“义学”,谁愿意苦了孩子啊?
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就像现在家长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一样。
对于义学,世家门阀、士族嗤之以鼻。
早在杨坚时期,因为科举制的不完善,文教也推广得不如意,反而让世家门阀、士族以联姻和收假子、门生的方式获得了更多优秀寒门子弟。也直接导致英明神武的杨坚在晚年干了一件最大的蠢事,他下令废学,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的学院全拆了废了,直接不允许百姓学习。
连杨坚和杨广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不认为杨侗这小儿做到。
而与此同时,远在江都的燕王杨倓过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大业十三年二月中旬姗姗来临。
正午时分,大队骁果军簇拥着杨倓飞奔而来,他身穿王袍,腰束玉带,头上戴着金冠,唇红齿白、眉似软剑、双眸如星,长得格外俊美。
杨侗重生之后,觉的自己相貌已然相当不错了,但跟这位大哥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