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从仙剑开始拯救女娲 > 第六十八章 何处不修行

第六十八章 何处不修行(4 / 5)

,问菩提才不能原谅自己,让佛剑因他多承担了一份罪业。

此中深意,非佛信者,自然无从体会。但宗佛与问菩提,皆深修此道,却是不难交流。

宗佛稍一沉吟,又道:“那,佛剑可曾畏惧此道之艰难?”

“不曾。”

“他不在意,你又因何在意?梵宇不在意的,你又因何在意?或者,你心中在意的,究竟与佛有何关联?”

不得不在意……区区五个字,在跟宗佛说到这里之时,问菩提却突然难以为继。只最因后一问,使得问菩提联系前后,终于明悟了宗佛真正的意指所在。

或许词句太少,难以领会。但禅机之道,本就如此。问菩提已然陷入深思。

他在乎佛剑承受不可承受之重,佛剑始终甘之如饴。

他所质疑的从非是佛,而是灭度梵宇所阐释的佛。而灭度梵宇所阐释的佛,不过是佛剑分说一样,不同道路上的坚持与选择,无关对错。

因此,渡世三昧纵使苦主不理解,为世俗所罕能接受。

哪怕被外界骂作多管闲事,宗佛依旧夜以继日,始终践行善举,以渡世三昧断仇恨之枷锁,宁受不被谅解的责难,将一切骂名归于自身。哪怕这条路不一定正确,或将承受极大的恶果,那也是宗佛自身所愿。

一刹那,与宗佛之间的来回对谈,倏忽在脑海百转千回,化作一道灵光,穿破层层迷雾,重复菩提本相。

下一刻,问菩提竟突兀地答非所问:“菩提受教。”

宗佛奇道:“教在何处?”

“往后得遇不平,当践自身之念,而非外人好恶。佛剑也好,宗佛也罢,皆非菩提所欲。”

“如此,甚善。汝此身已非梵宇之人,亦不必在意天佛尊之传承。修为因,行是果。你心怀已开,当能不昧因果。”

问题,从来就不在“比丘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