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说过,文官不可信。当时的崇祯还不以为然,可是随着时间更替,崇祯越发觉得天启说的是对的。
别看皇帝高高在上,看起来生杀大权在握,可要是真的触碰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历史上的崇祯那么多疑,那么刻薄寡恩,说起来,还是被这些人给逼的。
历史上,崇祯一朝十七年,就算是快要亡国了,崇祯也只敢对老百姓加税,对这些既得利益者连提都不敢提。
就算是让他们捐款,也是用商量的语气,可尽管如此,还是被这些既得利益者狠狠的羞辱了一番。
崇祯不知道这些既得利益者是趴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虫吗?难道他不知道只要让这些既得利益者交税就有可能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吗?
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他不敢,在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明孝宗朱佑憆在弘治后期打压内阁权利,后来他壮年得病驾崩。
明武宗让刘瑾实行新政,刘瑾因为谋反而死,他也因为落水得病驾崩。
隆庆开关,得罪沿海靠走私为主的士绅,再加上他下令清查士绅土地,最后死在了媚药上。
种种的种种,都和这些既得利益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崇祯坐在椅子上,脑海中回忆着这些东西,最终,他长叹一口气,将目光重新放在了孙传庭的身上,“对了,目前的问题不在这里,目前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强兵之策?先将赵贼挡住再说。
你和叛军交过手,想必应该知道叛军的深浅。”
其实崇祯也明白,孙传庭在奏折上说的那些内容绝对能让大明强盛起来。但是,崇祯却不能按照这个办法去做。
当年的一条鞭法和宣镇崛起的这个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可是后来呢?随着张江陵的过世,一条鞭法也废了一大半,最后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