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宣府匆匆而来。
与此同时,远在甘肃甘州的李鸿基蹲在火堆旁,冷着脸看着围坐在火堆旁的众人。
李鸿基的侄儿李过站在火堆旁,一脸气愤的道:“叔,咱们的军饷好几个月都没发了,在这样下去,可就要饿死了。”
李鸿基看着站在火堆旁,气愤无比的李过,冷声道:“哼,我何尝不知道咱们好几个月都没发军饷了,你在这里聒噪,军饷能下来吗?”
“叔,那你说咋办?咱们就围在着这里等死不成?”
“是啊,大人,没有军饷,咱们吃什么?喝什么?家里人就靠着我的军饷呢,这没了军饷,一家子人的生计就没了。”
“大人,想想办法啊!”
一时间,围坐在火堆旁的边军都一脸焦急的看着李鸿基。
李鸿基在逃到甘州之后,举目无亲,万般无奈之下便带着侄儿李过去投了边军。
在边军的时候和鞑子厮杀,立了点小功劳,受到参将王国赏识,被王国破格提拔成把总,手下管着五六十个人。
李鸿基看着火堆,一言不发,脸色阴晴不定。
自从他当上把总之后,还以为能安稳下来,可谁想到,边军的军饷却长期拖欠,不仅不按时发军饷,甚至连折色的米面都没有。
这些都不说了,就连军中的伙食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甚至还没了,想吃都没了。
没了军饷没了粮食,谁还去打仗?
李鸿基也不可能在没有军饷的情况下领着兵马出去巡查边墙或者出去查探军情,所以每天待在营地里无所事事,希望军饷能快点下来。
可左等右等,军饷就是不下来。
李鸿基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反射着红色的火光,他蹲在火堆旁边,拿着一根树枝,不停的拨弄着火堆。
众人看着陷入沉默的李鸿基,一时间也沉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