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阴卿为何不言?”
态度很明显,也就是国君并不满意撤军的提议。
刚刚雄起了一把的国君需要巩固得之不易的威严,没有再次干一锤定音的事,选择了以威压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吕武才得到赏赐,是不是应该助国君一次?
“臣细细思索,已有丝丝头绪。”吕武知道国君是什么意思,配不配合另外算。他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说道:“楚、郑不睦于我有利。尚不知楚、郑因何如此,今岁我伐郑,郑损兵丢城,必寻一国弥补。”
郑国是损失惨重,以当前时代的套路,他们肯定会找一个国家开刀,来将损失弥给补回去。
事实上,各个诸侯国都是这样。他们被大国欺负就会去欺负小国,用以弥补自身的损失,好在这个大争之世存活下去。
吕武见大家开始认真听,代表有什么阴谋或盘算暂时被丢到一边,以国家事务为重,目的达成就必须丢出一些干货,说道:“我、楚之强,郑绝不敢攻。与郑比邻者,宋、卫、陈、蔡、顿、蛮氏、燕(南延);宋、卫不弱,郑亦不敢轻易开启战端;顿、燕太弱无甚收获;蛮氏为我之敌,郑岂会解我之忧;如此便仅陈、蔡二国。”
话到这里就行了。
人优秀要懂得收敛,不能一个人就将所有话都讲完,留一些余地给人表现,才是聪明人真正该做的选择。
国君抢先说道:“陈多次遭楚霸凌,郑必选蔡讨伐。”
就是这个意思了。
楚国那么明显要把陈国吞了,谁去抢,他们就会跟谁没完。
蔡国与楚国是盟友,攻打蔡国一样会惹到楚国。
盟友这种玩意也分级别的。
郑国肯定懂得分轻重,绝对不敢去陈国身上找回损失,打蔡国会遭到楚国的报复没错,楚国的愤恨和报复级别却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