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虽然技术资料是完整的,但是科研人员们也需要时间搞清楚技术原理,将其要点吃透,然后才能尝试着生产一些试用。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快两年,义体基地那边才试生产出了第一批人造肌肉纤维。
这种人造肌肉是由一根根仿生的运动纤维组成的,每一根运动纤维,都等同于人体手臂的肌肉纤维。
这些人工的运动纤维都可以独立完成与人类肌肉完全相同的仿生动作。
将数百根人工的仿生运动纤维叠加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人造肌肉。
而给这些人造肌肉提供动力的,自然是电能。
不过除了需要电之外,想要驱动这些人造肌肉做出相应的肌肉动作,还需要一样东西。
那就是傅怡项目组负责的人造神经元!
傅怡负责的人造神经元部分的研发,其实和她在视觉假体装置项目时的工作差不多。
只不过视觉假体装置项目中需要破译的是视神经的基因密码,而仿生义肢项目需要破译的是手掌神经组织的基因密码。
当然了,光靠她自个带着十几个人毫无头绪的进行破译显然是行不通的。
相关的神经密码还是由陈长安提供,傅怡只需要将其一一与各种仿生动作对应上,然后将神经的运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就行。
这样只需要在仿生义肢与人体残肢的连接处,布置几个神经传感器和贴片,收集残肢末端的臂丛神经和运动肌肉释放出的运动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导到仿生义肢的人造神经上。
这么做的话,当失去手臂的患者安装佩戴上仿生义肢后,只要稍微适应一下,想象自己的手臂和手掌还在,脑海中想象什么动作,义肢上的人造神经在接受到信号后,自然就会驱动人造肌肉运动。
理论上来说,这种驱动方式完全是模拟人的真实反应,手臂和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