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覆盖人四肢的外骨骼,并且与金属脊椎连在一起。
那么一个可以用于军事领域和医用康复训练上的机械外骨骼就诞生了。
仿生义肢和机械外骨骼在研发思路上牵扯到的学科高度相似。
研发仿生义肢需要涉及到机械、驱动、材料、传感、能源、生物力学、人体工程、控制等多个学科。
而研发机械外骨骼同样需要牵扯到这些学科。
所以其实李云彤的团队既然能进行仿生义肢的研发工作,转头修修改改一下设计方案,自然也可以向机械外骨骼发起冲击。
而且这还是搂草打兔子的一种做法,算是在原先的研究思路和基础上稍微开拓一下,不用从头另起炉灶,能节省不少精力。
本来在仿生义肢的研发上瑞康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光是只在助残这一个领域发挥,实在是有些浪费了。
顺便再在机械外骨骼市场上插一脚,感觉挺不错的,机械外骨骼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陈长安有些兴奋的对李云彤教授说道:
“李教授,如今市场上需要外骨骼的情景是很多的!”
“助残、康复训练,工业辅助起重、事故救援、军用,甚至发展到最终形态,也许就是像钢铁侠那样的全包裹外骨骼。”
“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大市场,正在等待我们挖掘!”
然而李云彤却没陈长安那么乐观,她皱了皱眉头,毫无保留的打击道:“陈总,目前机械外骨骼的市场正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步,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停留在了研发卡壳阶段。
“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技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外骨骼有两个比较大的技术难点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发展:续航和意向检测。”
“像我们的仿生义肢项目如果用新研发出来的铝电池,在患者手臂的剩余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