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开门一看……
哎呦喂,大街上多了一群清扫地面卫生的妇人老头。
那老头,老得就只剩下两颗门牙,手持大扫帚,虎虎生风。
那妇人,面有菜色,看着年岁大,实则也才二三十岁,都是穷闹的。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衫,全身上下没有一样值钱的,扫着大街,却格外卖力。
扫大街,包一餐外加半个铜子的工钱,对于这些妇人老头来说,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包一餐,顶的上一天的饭食。
不仅能让大人吃点喝点,还能带回去给家里的小孩吃点喝点。
只要东家肯包一餐,就算没工钱,也有大把的人应征。
这些扫地的妇人和老头,都是本地人,穷苦不堪,被优先征用。
哐哐哐……
待到天色大亮,大街上又多了一群修筑街面的工匠。
一车车的青石板,从城外运进城里,将稀烂的路面平整,铺上青石板……
城门外,支起了一个摊子,两个摊子……
条件艰苦,大家暂时就搭建个简易草棚对付着。
草棚下面,第一家是南北杂货铺。
粗糙的货架上面,摆满了针头线脑,剪刀菜刀锄头,铁锅铁铲背篓,酱菜酱油酱料……
第二家是南北杂碎汤,浓郁的肉香味,传出老远老远,满街飘香。
就连远处在开荒的佃户农人,闻着香味都受不了了,太馋嘴了。
怎么就这么香啊!
最了不起的是,南北杂碎汤从京城到平阳郡,还是老味道,老价格。
两文钱一碗,童叟无欺。
这季节,喝上一碗热辣辣的杂碎汤,那就是神仙日子啊。
第三家店铺,是四季布庄。
简陋草棚里面,粗麻布,细麻布,粗棉布,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