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您为了乡下的孩子自愿下去的,宁老师。我意思是某些人,就像那两口子吧。我就做不出他们那种事儿。喜欢您宁老师的话,当然是要追随您宁老师了。”
这个朱婶什么意思?孟家屋里的孩子都不禁从窗口里探出小脑瓜来。
丫头孟晨橙鼓起了腮帮子:这个家伙又来抢宁老师了吗?
“宁老师,您到时候去了你老公那边在哪家小学教课,我带我家玲玲转学过去。”
“朱婶,这个完全没有必要。人民路二小也有很多的好老师。”宁云夕苦口婆心地劝着,是真的为玲玲着想。一旦转学,孩子要面对诸多的不适应,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尽快调整过来的,尤其玲玲这是到了小升初的阶段了。
“宁老师,我和我老公想清楚了。一是,我老公在那边的远方兄弟说希望和我们老公一块发财。刚好,那地方,据打听,是你们两口气要去的地方。”
政策放开了,很多人奔着赚钱去了。有机会,谁不愿意。朱家有这个决策也不怪。大人要走,小孩当然得跟着走。
“另一方面,倘若没有您宁老师在那边的话,我是也舍不得我们家玲玲转学的。您都不知道,宁老师,我们两口子这个年纪了,赚钱为啥?就图两个孩子上了大学,入了档案,成了干部。”
上大学,档案里记载着干部二字,干部意味着什么,在那个年代意味着某种身份阶级的不同。再说从古到今,国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向来很重视。
穷自己可以,不可以穷了孩子的教育。
朱婶边说边自己抹了抹眼角,这一刻她真没有装,谁不想变成有文化的人呢,到外面都能被看得起。不关钱不钱的事。
“孩子找老师,我算是想明白了,投缘。我私底下找我俩孩子的班主任多少次,想不出任何办法。说白了,我两个孩子不能让那些老师上心,但是让宁老师您上心了,所以我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