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
为什么要说?为我操心是应该的。
……
下朝后,胤禛去乾清宫找皇帝议事。
“昨日下午,儿臣去探望了顾八代,询问了他关于办学堂的想法。他说,学堂既是皇阿玛下旨安排,不但要办起来,还要办好。”
“办成什么样才算好?”皇帝问。
胤禛又不慌不忙的答道:“天下人皆知,人人向往之。才配得上皇阿玛的亲笔题名。”
皇帝心想,大话谁都会说。语气有点不悦:“有方案了吗?”
“大概的方案,昨日儿臣跟顾八代商议了。顾八代说,这几天琢磨一下细节,再给皇阿玛上折子详述。其中最要紧的,是需要一位全面统筹规划之人。”
皇帝又想到了高士奇。
高士奇是寒门出身,早年在京城卖字画为生。后来,恰逢时机入太学,赐了他会试资格。半个月内,两次考试都是第一。
让他去办寒门学堂,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并不是因为顾八代出事,才想起自己的老师高士奇,
而是最近常想他。
年后就要征葛尔丹了。如果老师能随驾,遇着了事,也能有个商量。
现在朝堂上这些人呐,没有一个能令他倾心交流的。
可是……却没法说出来。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朕让人把牌扁都帮他挂起来了,找人这事,让他自己来。或者你这个学生帮他想办法。”
“儿臣心里有一个人,可他有罪在身,需要皇阿玛恩准。”
“谁?”
“高士奇。”
这三个字,就像三颗清亮透澈的水珠一样,落在了皇帝的心里。带着丝丝的甜暖之意,缓缓荡漾开来。“
声调平和地问:“你怎么想起他?”
“昨日,儿臣坐着马车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