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敢恭维。
几个孩子做的粘豆包各有特色,外面都是手印,而且大小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做的。
粘豆包蒸熟了,舅姥娘拿起一个豆包,先在灶前祷告:“过年蒸的甜豆包,各路神灵您先尝。”说完用手揪了一点,扔在灶前。然后才对孩子们说:“好了,可以吃了。”
迪迪他们也不说封建迷信了,若有所思的说:“姐,这也是一种过年的文化传承,对不。”
“对,这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人们只有在吃好食物时才祭奠神灵,从没有用粗茶淡饭祭神的。”
舅姥娘笑着说:“上学就是好,啥都能说出个道道来。”
粘豆包热的时候特别的粘手,舅姥娘用碗给孩子们盛,几个孩子用手指着锅里的豆包,都挑自己包的。
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别有滋味,尽管豆包皮厚薄不一,可粘面本身就香甜可口,再加上里面的豆沙馅,特别的好吃。
几个孩子都是大胃王,平时轻易不吃这种粘豆包,一锅豆包三十多个,就没够吃的。
智萍一连四个豆包下肚,高兴的宣布:“奶奶,我认为还是粘豆包好吃,给我留的豆馅都包成包子吧。”
志新想了想,最后下了决心:“奶奶,我的豆馅留着,等爸爸来了给他吃。”
一句话把悠悠舅姥娘给感动了,她逮着志新使劲夸:“俺志新真是个孝顺的孩子,知道爸爸喜欢吃,就想着给爸爸留着。”
智萍赶紧问:“奶奶,我爸妈喜欢吃豆馅吗,要是喜欢,您也给他们留两碗。”
舅姥娘更高兴了:“行,奶奶多留点,放冰柜里去,等他们都回来了,让他们尝尝。”
豆馅留出来了,结果和好的粘面剩下了,舅姥娘用开水煮了些红枣,说是蒸枣窝窝。
红枣泡了一个多小时,外面的褶皱都泡开了,就让孩子们用刀切成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