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现在已经明白了:
想要用两毛钱弄出两百万的东西,一定、必须要有非常开创性的创造,必须是一个从底层开始的、全新的东西,一个能够撬动地球的“杠杆”。
在旧有框架下,他是肯定没有办法做到的,哪怕他通过变异,大脑在某些领域远比普通人甚至一般的天才要强许多倍,但全世界那么多的机构、那么多的大厂、那么多的人才和团队聚集在一起天天研究,有那么多的设备、那么多的数据可供他们使用,他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比不过的。既然他们没办法从旧有框架下找到突破点,那他一个人也同样很难做到。
但这个底层要有多底层?
真要说起来,软件层面的创新,永远离不开硬件。
就好像当初计算机刚诞生的时候,关于人工智能就分为了“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以及后来的“行为主义”。
“连接主义”又叫仿生学派,主张模仿人类的神经元,用神经网络的连接机制实现人工智能。现在大热的机器学习,奉行的就是“连接主义”。
但是在七十年代,因为硬件的发展水平、算力匮乏等原因,“连接主义”一度陷入低谷。
直到现如今,计算机的算力突飞猛进,因为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大数据,使得“连接主义”下的机器学习有了最合适的成长环境,开始蓬勃发展,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平台、算法、模型,在各行各业,各种环境中开始有了大量的应用,甚至有了“ai要取代人类工作”的说法。
今年早些时候华为发布了晟腾 910 ai训练芯片、晟腾 310 ai推理芯片,没过多久阿里达摩院也发布了号称全球最强的含光800ai推理芯片,这些硬件上的提升,都必将让机器学习获得更加极致的进化。
而可以预见的未来,或许三十年也或者二十年,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