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 > 第五十三章 模型

第五十三章 模型(4 / 5)

后变异的程度正相关。

不过训练时间、次数和饮血的次数、分量都有一个阈值,未达到这个阈值前,提升这几方面,都可以明显提高变异程度。

若是达到这个阈值,即便再提升这几方面,变异程度的提升也非常有限,需要同时在训练的强度、饮血的质量上做出提升,才有实质作用。

就好像饮血的量,在饮血到饥饿感消失后,他若是再饮更多的血液,对变异程度的提升也很小,除非是喝到了其他变异生物——如那只巨型猫头鹰的鲜血,才会有飞跃性的提升。

如果把那只巨型猫头鹰的数据套入这个模型的话,会发现,按照它每捕猎成功一次就饮一次血计算的话,它的变异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它实际的情况,也远远超过向坤。

按理说,它应该轻松碾压向坤才对。

用“吸血鬼变异模型”来推算的话,这只巨型猫头鹰平均下来,每次的变异效率可以说非常低,从各个变量来看,关键点应该是每次变异之间的训练上。

这只猫头鹰虽然知道在岩石上磨爪,利用变异来提升爪子的锋利和硬度,但应该不像向坤一样有针对性的全面训练。

另外,猫头鹰过于频繁的捕食、饮血,应该也有一定关系。

它可能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每次饮血期的时间。

和向坤的最大差别,一个是大部分行为依旧由本能驱使,另一个则有自主的思考、控制和选择。

当然,这个模型其实还很不严谨,现在的样本只有1.5个——向坤一个,那只猫头鹰算半个都勉强,毕竟它的大部分数据只能由向坤靠那些记忆画面和之前山中之行所得的信息来推测。

即便是向坤自己的数据,有很多也没法做到非常精确,比如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每次变异后的实质提升程度,比如身体的敏捷性、平衡性、协调性方面的提升,很多都很难用数据做到精确的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