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着嘞。”
陈志义忙问产量高不,“一亩地能达到三千斤?”
刘老五摇了摇头,“这得看地,有的地种出来比三千斤还多呐,但有的地种了也就能有一两千斤。”
陈志义顿时大喜,哪怕一两千斤也是十分难得了。
“育苗可是辛苦活,得能吃苦才行。”刘老五道:“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可得掌握好喽,要不就不出苗。”
陈志义忙不迭的点头,庄户人家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了。
刘老五又说辽南府地处北方,气候寒冷,“要是咱们那边,这功夫早就种上了,我可事先说好,这边没有人种,万一到时候种不出来你可不能赖我。”
陈志义忙说那不能够。
随即在刘老五的指导下开始育苗,“地上冷,要不在炕上吧。”
刘老五说的是育苗的事。
陈志义一一照做,几天之后,一箱子地瓜育出了一万多棵地瓜秧。幸好陈果儿家东西厢房都有大炕,倒也放的下。
有村民们听说了地瓜的事,纷纷上门来打听。
“这玩意是啥,咱这边都没有。”
“听说是内地来的?这都咋吃?”
“能卖钱不?”
陈志义也不藏私,带着众人去看了育出来的地瓜秧,又把挑剩下的一些不适合育苗的小地瓜仔拿出来,这是他们准备自己个留下来吃的。
“这叫番薯,也叫地瓜。”陈志义给众人解释,“回家烀了,烤了都行,掺点面蒸了也行,可甜了。”
这些天陈果儿家的餐桌上也多了地瓜,李氏把那些不适合育苗的地瓜做了吃,还给七郎送去了不少,一家人都很喜欢吃。
“咋不能卖钱呐,咱种出来就肯定有人收。”陈志义道:“还能拿这个顶赋税。”
一亩地要交一百斤粮食的赋税算是很重了,尤其在亩产量只有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