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再得主子的信任,却也终究都不在旗,身份没法儿跟人家旗人相比。大清建国以来,太监中能获恩旨入旗的,那都是殊恩,是破天荒的,这二百年来扳着指头都能算的过来,一般人是连想读不敢想的。
故此在这样不平衡的情势之下,内务府大臣与太监们之间的心结便越结越深,渐渐无解了。而最深的芥蒂,其实是结在这两家管事儿的高位之人心里头。具体来说,就是结在了宫殿监总管、各宫总管与总管内务府大臣们之间了。
只不过无论是内务府大臣,还是宫殿监的总管们,既然都已经熬到这个身份上来了,那自然个个儿都是人精儿,故此没人愿意将这矛盾暴露出来叫主子知道了,两边儿都拍板子,或者叫外人知道了看笑话儿。故此两边儿都是心照不宣,多年来都小心翼翼地一起将这矛盾给遮掩下来,只留在宫中这个范围内。
可惜这矛盾到了广兴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这儿,竟捂不住了。
一来是因广兴性子直,二来凭广兴的家世,他心底下是当真看不起这些太监们的,故此广兴那日大骂鄂罗哩的同时,嘴上也没个把门儿的,这便将所有太监都给连起来,一遭儿给得罪了。
鄂罗哩虽说是内奏事处的奏事太监,在御前当差的,可是终究地位比不上宫殿监乃至各宫的总管们去。这般说来,鄂罗哩与广兴之间的恩怨,也只是止步在个人恩怨的地步。若以这点子个人恩怨的话,鄂罗哩没那么大的底气,竟能坚决地要置广兴于死地,甚至不惜敢拿皇后来做筏子——这一不小心,倘若还不成广兴,他自己的脑袋就先没了。
故此鄂罗哩后来办出那样的事儿来,代表的便不可能只是鄂罗哩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这孙进忠虽说自然比鄂罗哩聪明,能从这事儿中全身而退,没叫人抓住他什么来,可是廿廿心下何尝不明白,他也是不能完全脱开干系的。
从广兴的事儿之后,廿廿对这孙进忠便冷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