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都难以成事儿了去。
可饶是绵宁回京之后深居简出,可是皇上还是有意无意地对绵宁给了几下儿敲打去。
先是管理茶膳房大臣呈递的奏单里,提到了“阿哥内膳房、外膳房”的字样去,惹起了皇上的怒火来。
皇上下旨叱责说,定制里唯有承应御馔之处,才能叫“膳房”;皇子的只能叫“饭房”,如何敢叫“膳房”二字去?
皇上还特地强调说,连皇上自己当年在藩邸之时都是严格用“饭房”二字,如何到了今日,皇子的就敢叫“膳房”了去?
皇上将上奏单的管理御茶膳房大臣苏楞额罚俸半年,总管内务府大臣阿明阿罚俸一年。此外所有拟稿、缮写的内务府护军统领、笔帖式等人,全都受革职的处分。
皇上在旨意的末尾强调:“此旨另录一道,交上书房存记,务必要让各皇子触目警心,永远遵行仪轨法度。”
因此时皇上一共就三位皇子,四阿哥绵忻还小,依旧跟着廿廿居住,还谈不上他自己单独的饭房去;而三阿哥绵恺毕竟也还没成婚,故此他的饭食也还是从公走的,只是有单独的灶头,还不至于有单独的饭房。
故此这件事儿的矛头便唯独地指向了二阿哥绵宁去。
原本事儿算不得大,不过是个饭房的称呼问题,可是若往深里想的话,影响却很要命——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僭越去,甚至从中可能会被读出皇上忌讳二阿哥着急逼宫了去。
毕竟皇上此时春秋正盛,不过还是不惑之年罢了,这时候儿就出这样的事儿,总归令天子觉着不祥。
如果说这次的事儿兴许还能让绵宁好歹抓绵恺当半个垫背的话,紧接着没过几日,竟又出了另外一件如出一辙的事儿来。
这次是礼部呈进新修的《则例》中有关皇子谒陵典礼有关内容里,在皇子的袍服和仪注等多处都有错误。
最严重的是“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