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明安还反过来“鼓励”恭阿拉和国霖,说步军统领衙门里的事儿有他在呢,叫他们二位尽管去忙自己的兼差去,不用担心这边儿的事务。
民以食为天,为了抢到放米,寒冬中的灾民们更加不顾一切。
终究,朝阳门传来噩耗——黄昏之时,因担心城门关闭,又因黄昏时门洞中幽暗,彼此无法看清,故此惊慌之中的车马与人争抢道路,在门洞中发生挤压踩踏,致十多人毙命!
消息传来,明安大喜过望,赶紧亲自起草奏本,当日便具本上奏。
那奏本之中还特别指出,此日左右翼两位总兵都未在步军统领衙门之中,故此提督本人只好仅与两位翼尉联名上奏。
明安亲自进宫,将奏本递到外奏事处,脸上尽管使劲压抑着,可是还是在眼角眉梢泄露了他的欢喜。
今日当值的,又是禧恩。
明安承了禧恩的情,此时已经不将禧恩当外人,况且禧恩终究是个虚龄才十八岁的小孩儿,故此明安半点都没防备着禧恩,在禧恩面前就也没太遮掩自己的神色。
禧恩一如往日谦恭有礼地收下了奏本,这便道,“既是明公爷的奏本,又是急奏,那晚辈自是立即就亲自替明公爷将奏本递进内奏事处去。”
禧恩借了睿亲王家次子的身份,没将奏本交给内奏事处,而是直接递进了养心殿去。
“……明公爷说是急奏,因步军统领衙门掌京师防卫,奴才便没敢拦着,自己个儿送进来,呈请御览。”
皇帝也是一皱眉,“他又有急事?”皇帝说着瞟了一眼明安的奏本,“也是,他哪一回递折子的时候儿,不说是急事啊?总得十万火急,朕才能召他面奏不是?”
禧恩静静想了想,“奴才瞧着,仿佛这回有些不一样儿。”
“嗯?”皇帝抬眸,瞭了禧恩一眼,“什么不一样儿?”
禧恩露出少年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