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杨志撰写的《慈济宫记》,吴本是北宋青礁人,其父叫吴通,母亲为黄氏,生于979年旧历三月十五日,死于1036年五月初二,享年57岁。吴本从小就不喜欢玩耍,不吃荤,也没有娶妻,成年后悬壶济世,医术高明,远近奉为神医,死后受到乡人的祭祀,屡现神迹,宋朝廷多次褒封。
闽南民间通称吴本为慈济真人、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等。保生大帝的封号来自明代,传说吴真人显灵治好了明成祖文皇后的乳疾,因此敕封。郑振满先生《保生大帝考》一文认为该封号很可能出于后人杜撰。虽然是杜撰,却很精当,因为吴真人的专业是治病救人,以医药神知名。宋代的福建,沼泽山林,细菌毒虫孳生,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瘴疠之地,又缺医少药,医药神特别受到欢迎,所以迅速传遍闽南。明清时期,闽南移民携吴真人神像入台,成为当地对付瘴疟的利器。近年来,每年神诞节,海峡两岸都有众多分灵庙的进香团来到两个慈济祖宫谒祖,仪式隆重,场面盛大,蔚为壮观。
在青礁东宫,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保生大帝药签。药签分内科、外科和儿科,藏在不同的橱柜里。一张张小小的签纸条,粉红或米黄,铅印着三四种药物、分量和服用方法。我父亲是退休老中医,我将慈济东宫的药签给他看,他的意见是,药味少、药量很轻,即使服用错了也没什么大问题;他还认为药签的配药相当专业,讲究君臣左使;有的药名他不懂,大约使用了当地的草药。
福建的地方神灵成百上千,绝大多数只影响很小一个区域。这主要是福建地理与语言的破碎造成的。闽西、闽北等山区,交通不便,方言众多,传播不易,数县同祀的神灵很少。闽南、莆仙和福州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方言覆盖区较广,产生了不少信众广泛的跨县域神灵。另外,福建主要神灵集中在闽东南沿海地区,也与文化和经济相关,与闽北相比,闽东南开发较迟,又比较富裕,推动信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