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影”此之谓也。盘的四周刻有刻度,称为晷度。
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使针影落处在不同的刻度上,就能确定时间,所以又有“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之说。
后现代紫禁城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式日晷,它安放在须弥座上,呈南高北低状,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指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所以,晷在特殊的位置和特殊的时刻,同时兼具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
“那么,如果用宇宙母气鸿蒙阴之气描刻出一个晷,此晷又涵盖了时空,将来定是会有大出息!”上官对这个想法非常自信。
再起个名字吧!这世间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总结起来皆是回天乏术之苦。
即将描绘出的晷,就叫回天晷吧。扣角负晷,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
愿有天可逆转乾坤,回天有余,永离万苦!
但是,纵然把这鸿蒙阴之气祭器想象出诸多障碍和困难,真正实施起来去也超越想象出来的千万倍。
上官确定了回天晷的形态,牢牢地刻印在脑海心田神识中,然后以此为参照物进行描刻和锤炼。他手握悟道菩提子,让自己的灵觉沉浸在一种大道茫茫的空灵的境界。
在心中不断描绘着属于回天晷的图纸,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鸿蒙阴之气聚集在如石上方,凝聚成了一个乌玉般鸡卵大小的晷面,他能感受到乌光在体内的闪闪轰鸣,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上官还是不太满足,因为这回天晷现在空有晷面,并无晷针,也无承载晷的柱基。
“柱基倒是容易,晷针却需要极为细致的描刻。”上官自言自语道。
他再次开始了艰难漫长的描刻功夫,鸡卵大小的晷面下面,慢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