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有个从宫里出来的嬷嬷,拿出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想要在京城开一家学堂,便是找了地方,也找了教书先生。
而不少人家听说,那书院的山长是宫里的嬷嬷,纷纷把家里的女孩送了过来。
虽是他们不想女子出来读书,但是知道山长是宫里的嬷嬷就不一样了,因为宫里的可是礼仪繁多。
都想着自家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宫里的嬷嬷,定是不一样的,本事也是比别人家强的。
一时间,女学堂的学子已经有几百人,都是京城里的富贵人家把女儿送到学堂来的。
而那嬷嬷开办书堂主要目的便是为了银子,女子入学堂,一个月便是要十两银子,这么高的价位,一般人家是去不起的。
能去的女子,家里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书堂办了大概一年,那嬷嬷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从里面是学出的女子,一个个的也是十分的知书达理,仪态更是有大户人家的风范。
言谈举止间,那简直是脱胎换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等到一年期满,再招手新的女子来学堂的时候,人数更多了,不得意,嬷嬷便是扩大了书院。
学子多了,便是也需要更多的先生。
价格也涨上去了,一个月是二十两。
当然,课程也是多了许多、要求也是多了许多。
不仅仅是要学习功课,还有茶艺、插花、绣花等功课。
从这个时候起,女子学院为了能多授课,也是为了能让来上学堂的女子学习更多的知识,便是加了早课和晚课。
这么一来,必须早到学堂,晚归回家。
附近的人家还好,可远的话,那就是来不及了,山长索性将学院改成了封闭式的。
一个月休两天的假能回家,剩下的时候,必须都待在学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