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一百块钞票的,这一百块里可能有八十是钞票,另外二十就是国库券。
国库券本质上就是国家或者地方发行的债券,也就是差不多现在的国债、地方债之类的东西。
当年因为国家穷,国库空,地方政府也是穷得叮当响,没有钱怎么办,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发行债券,有了这些债券就等于是向老百姓们借钱,把你们手里的钱先借过来,等到以后有钱了再连本带息地还给你们,所以这就是国库券的由来了。
正常的国库券都有面额,期限,利息这些,这些都是一早就定好的。
比如一年期利息为3%的一百元国库券,那么到期之后你拿着它就能去银行兑换到103元的收益。
照理说国库券这东西是很好的,因为它能带给你额外的利息收益,可是因为它毕竟是国库券,并不是真正的钞票,无法像钞票那样在市面上有效的流通,所以拿着它的人其实并不怎么开心,因为谁希望在自己急需用钱的时候手里只有一堆还未到期的国库券呢。
有人不喜欢手里的国库券,也有多余有闲钱的人会去收购国库券,于是乎就有了国库券的市场。
有人卖有人买,反正这债券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发行,到期银行硬性回收,所以不担心兑换问题,而且转手交易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当时的市场中,面值为一百元的国库券通常能兑换到八十到八十五的钞票。
至于具体的详细交易情况,要看双方之间的商量,反正就是如果你越是急需用钱,那么这国库券就越是便宜。
因此当时的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收到用国库券来替代的工资,很多人拿到手之后都是赶紧低价转出。
作为重生回来的陈青云很清楚,国库券这东西就消失在九零年代中期,也就是说差不多还有一两年,国库券就要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了,趁着国库券退场之前,完完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