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兰若蝉声 > 第一一七章 借刀杀人虽妙计 搬石砸脚反痴拙(下)

第一一七章 借刀杀人虽妙计 搬石砸脚反痴拙(下)(5 / 7)

,阴,阳,均衡的三位一体含义。这不单单是印度教三大神的根本含义,也是道家哲学一气化三清,三位一体的含义。作为年轻的宗教,锡克教的诞生对于我们理解宗教的本质意义,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板。

皈依伊诗兰的莫卧尔王朝入侵印度,首要的问题就是信仰的碰撞。伊诗兰利用了印度教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矛盾,起初发展得很快。为了对抗域内快速的伊诗兰化,第一代锡克教古鲁(上师)纳纳科(guru nanak)挺身而出,著书立说,开宗创教。他说神是唯一的,是转世轮回的,神曾经化身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民族英雄,也就是前文我们讲过的,和神猴哈努曼一起击败魔神蚩尤的观自在),也曾经化身伊诗兰先知,而今神选定了纳纳科作为古鲁,相信他的人都是神的门徒(锡克的意思就是门徒)。他搁置了伊诗兰,印度教,佛教等等宗教之间正伪的问题,其教义看似起到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保护了印度教不被吞没,但事实上也变相地在一定程度上拥抱了伊诗兰教。所以锡克教的教义是兼容了印度教梵天派和伊诗兰苏菲派(苦修派)思想的混成宗教。

我们前文曾经讲到过,这种一神转世论并不是纳纳科的首创,其实这时摩尼教的教义。摩尼教是在拜火教和基督教发生信仰碰撞的时候诞生于波斯的混成宗教。其教义认为基督,佛陀,先知,马自达,都是神在不同阶段的转世。

这样的宗教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就体现了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民众需要强烈的心理皈依感。而很多人厌倦了在那些固有宗教中作选择,故而转投了这些新兴混成宗教。宗教的形成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过程,二十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宗教经典的话,就能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语录体。耶稣的语录,先知的语录,佛陀的语录,琐罗亚斯德语录,摩尼语录,纳纳科(及后九代古鲁)语录,以及他们与弟子的对答,就是宗教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