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埿淀。其水南流注易水)。同时,《水经注》又提供了一段《三国志》不曾记载的袁绍功易京的场景写实:“今者,城壁夷平,其楼基尚存,犹高一匹,馀基上有井,世名易京楼,即瓒所保也。故《瓒与子书》云:袁氏之攻,状若鬼神,冲梯舞于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即此楼也。”可以看出,北魏之时易京城已经被夷平了,可是本作中易京尚未平……不要急,时候未到。
说道《水经注》,我们前一回曾经讲过平原郡所君滩义士所辅的典故。在地理书里讲故事,这个所辅真得如此出众?当然不是。所辅入史主要是因其所救的,正是刘备的爷爷,刘雄。
刘雄与所辅的故事,是计入《后汉书》的,所以关于刘备的家世,其实没有那么难查。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打开这个盒子,实在是因为一本《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山靖王之后和皇叔的名头已经和刘备的人设完全嵌合在一起了。
族谱研究确实是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不能太教真。比如说,刘备的后人在五胡乱华时已经被诛绝了,但是今天的刘氏族谱,基本上都会上推刘备。西汉刘氏的正枝,也被王莽杀了个七七八八,今日刘氏多为刘交,刘秀后人。但是因为绝大部分刘氏认宗刘备,所以族谱多半也都能溯源到刘胜。而刘胜与刘备之间,各堂刘氏的族谱从十一代(平江谱)到十九代(台谱)不等。我们取比较有公信力的,整合过诸谱的相对权威版本,刘少卿著《刘氏新族谱》,刘胜至刘备十七代,刘备应是献帝的后辈: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其实这个族谱一看就是伪谱,封地轮流转的这个继承方法,反正肯定不是大汉朝那时候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