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讲得是藏地地理,对应现在的昆仑,唐古拉,喜马拉雅三大山脉。其中第三层(喜马拉雅)是黄帝之宫,《注》引晋释道安《西域记》及《穆天子传》中的观点:黄帝墟就是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黄帝宫,即阿耨达宫也。其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头河。
昆仑最高的山系里有神山阿耨达山,是黄帝部落的故乡,那里有大湖,是六水的源头。其中向西的一条叫新头河(既印度河)。阿耨达是清凉的意思,阿耨达太山就等同于汉传清凉山的概念(中原清凉山多为佛家道场,典出释氏),其上的大渊就是五河源——玛旁雍错。昆仑南北的原著民皆出黄帝,所以印度上古才会流传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
阿耨达是梵语,释道安的这个说法会不会是从天竺口传秘史所得呢?不!昆仑之丘有清凉山出自《淮南子?墬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关于山上有湖的描述出自《史记?禹本纪》:河山昆仑,其高三千五百馀里,日月所于辟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华池。
而玛旁雍措本就是一对孪生湖,淡水湖圣湖玛旁雍措与咸水湖鬼湖拉昂错毗邻,也是难得的地理奇观。
释道安是中国僧侣,他对汉传佛教有再造之德。因为当时天竺流入的典籍没有时间线,没有系统,是释道安编辑《经录》让汉语佛教经典逐渐开始自成体系的。其实当时天竺本土的佛学文本处于什么状态,大家到此时应该已经有所认知才是。
《水经注》的对于六(五)水源的说法还有一个纯汉学的出典,就是三国吴人康泰的《吴时外国志?扶南传》:恒水之源,乃极西北,出昆仑山中,有五大源,诸水分流,皆由此五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
可以看到,恒河这个提法,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那么昆仑五水源的提法全貌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