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兰若蝉声 > 第一章 云顶观星拓星野 北上寻师探师门

第一章 云顶观星拓星野 北上寻师探师门(10 / 11)

这件事,并不算是什么隐秘,我从师父那里略有听闻。庆弟不曾外出走动,故而不知。我也能明白你此时对父亲和宗门的好奇。我并不是想阻拦你北上,但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你,这其中恐怕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枝节。”

庆云内心翻涌,自从被瓠采亭点燃了北上的念头,便已做好了面对任何凶险的准备。

但他并非鲁莽之人,既然从未有远行的经验,多个熟人照应当然对自己有利。

于是他不但没有反驳,还连连赔笑道,“所以说,还要拜托暅之兄一路多多指点了。”

暅之自知无奈,只能勉强点了点头,“那文赞兄也是同去咯。”

庆云见他应允,哈哈大笑,“这个自然!只是,文赞兄眼下还有些小小的麻烦……”

》》》》》敲黑板时间《《《《《

中国古代真的会有天文望远镜吗?

如果按照历史记载,回答是肯定的。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疏: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这条记载说明了璇玑,玉衡都是天文观测器材。

东汉大儒蔡邕等主编的《东观汉记》,是正史之外风评极佳的信史之一,其中有对玉衡非常详细的叙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并县(通悬,璇)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二尺五寸而强。

根据这段描述,玉衡就是一个标准的长筒望远镜。转动璇玑定位星辰,然后用玉衡去观测,就是古人的科学观星法。我们都知道,望远镜,哪怕是天文望远镜,利用的基本光学原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早在春秋时期,墨家就有相关研究。但是理论转化到实际,最关键的往往不是设计,而是材料。当时适合打磨成凸凹透镜的材料少之又少。水晶不但珍贵,加工更加困难。玻璃的问题我们后文会提到,总之当时在中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