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内安享晚年,也可择一位让你满意的女子收为关门弟子。
若不嫌路途遥远,亦可去我薛家,我薛家同样对居士扫榻欢迎,为居士养老。”
闻言,包括柳居士在内的众人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对柳居士而言,薛琅静所说的话确实诱惑不小,如此一来,养老与收弟子的事就齐活了。
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虽然居士的离开会让他们有些遗憾。
但薛琅静所说的两条路对居士而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她已过花甲之年,如何安度晚年便是个最大的问题。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尊敬的人会落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可是,这其中有个致命的问题。
“薛姑娘的想法好是好,可姑娘有没有想过,那化宣城距离此地有两千余里之远,居士一花甲老人,如何能走这么远的路?
且这一路过去,匪盗林立,又将有大批灾民过境,路上也不安全呐,让居士不远两千里去化宣城,甚至是更远的宁安府,这都要踏遍小半个大楚了,怎么看都不太现实呐。”
还不等老妇开口,长须男子就替她说了忧虑。
“是啊,这么远的路,就是我等壮年男子都不敢走,更何况花甲老人。”
“此路不通,不通。”
。。。
然而,提出想法的薛琅静焉能想不到这个?
她便对众人道,“这个不是问题,我与郑家有旧,若居士愿意去,我可请郑家帮忙,将她安全送达。
以郑家的能力,众位应该不用担心居士的安全问题吧?”
听她此言,众人皆是一惊。
能有旧到让人家帮她捎人,甚至是行动不便、赶不得急路的花甲老人。
那这与薛姑娘有旧的某位或是某几位郑家人怕就不是普通的郑家人,而是郑家最上层的存在了吧?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