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的这位朝鲜国王是真的能活啊,后来还被他的儿子上了仁祖的尊号。
可实际上,这个家伙做事根本就不怎么样,可以说是毫无建树和作为。能够当上国王,基本是别人的傀儡。
可就是这样一位大王,最后上的尊号居然是仁?
朱由校到了大明朝之后,遍览整个历史才发现,原来当时的读书人对皇帝的评价与后世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甚至与当时的普世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
可能在读书人看来,能够践行孔子所说的仁,或者践行他们制定的“仁”的标准,这样的皇帝才能叫做仁皇帝;有自己的想法或者霸气的皇帝,那都不行。
比如在杀人这件事情上,要止杀,就是尽量不要杀人,最好是所有读书人都不要杀。他们这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谁知道皇帝想杀的下一个是不是自己?
比如在后世,朱由校校就看过很多人炒作废除死刑。
一部分人是牧羊犬,觉得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人家是先进的,人家搞什么我们就应该学什么,要尽快追上发达国家的文明水平。
看到这样的说法,朱由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西方都搞成什么样子了?还学?摸着石头过河都忘了?
至于剩下的人,那就是非蠢即坏。没了死刑,是在想给自个儿留一条后路。
这个时代的儒门教派。其实已经有点这个意思了。垄断话语权,凡是遵从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如果你没有遵从我,那你这个皇帝就不是好皇帝。
至于你让百姓过了什么样的好日子、国家多么富足、gdp翻了几倍、农民增收了多少、对外扩张了多少土地,这些重要吗?
这些不重要啊!
对此,朱由校也不知道说什么。至于自己以后的庙号,他也不想说什么。
朱由校询问了,李溰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回陛下,臣的父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