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里,一切似乎都恢复了正常。
表面上,朝廷在按部就班的运转,江南的钱财快速运到了京城,随后便被分赃了。
一部分流入了皇帝的内库,一部分流入了户部的国库。分赃完成之后,这笔钱又快速花了出去。
户部那边拨款兴修水利、整修河区、兴建码头,同时开拓商路、整修道路。
这几年,在商业上朝廷赚了不少钱,所以投入也比较舍得。更何况,现在朝廷各家之中都有做生意的,这样的政策一直在被积极推动着。
只不过朝廷没有钱? 事情也被朱由校压着。现在有钱了? 自然就提上日程了,朱由校也没有继续压? 他需要这些人把事情做起来? 来解决国内的一些矛盾。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工作上来? 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佃户的待遇,减少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阻力。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大笔一挥? 直接就把钱拨下去了。
除此之外? 一大笔钱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炼钢厂准备开始,山西和陕西那边甚至都准备动工了。那里是朱由校准备打造的第二个煤炭和钢铁基地。
原因也很简单,提供就业啊。山西和陕西的天灾马上就要来了? 而且是非常惨的那种。
这两年已经有趋势了? 旱灾和减产都非常严重,朝廷每年都要调拨一大批粮食过去,运费很高。
朱由校准备为山西和陕西那边的人提供工作,同时大力展开对西面草原的贸易,让他们有一条活路——走西口? 去做生意吧。
当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时朱由校也让内务府从那边大量雇佣工人和劳动力? 至少让他们在大旱的年间有一个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于粮食,土豆生长期短? 煮土豆吧。还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么够用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