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第二零四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行霸道!(求全订)

第二零四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行霸道!(求全订)(5 / 10)

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荀子曾经说过: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看了一眼朱由校,宋应星眼睛瞪的老大。

他没想到自己认识的这个贤弟,居然如此大胆说自个儿推崇荀子的学说。

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荀子都已经快成为异端了。

大家推崇的是孔孟,在人性方面认为是人性本善,推崇的是理学,推崇的是朱熹,推崇的二程,即便推崇是王阳明,也没有人会去推崇荀子,因为荀子的学说没有市场。

既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是什么?

天灾是帝王失德的预警,如果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那帝王是什么?百官用什么去限制帝王?

如果人性本恶,那么应该用什么去限制这种恶?

用教化,用律法。在荀子的主张之中,隆礼重法。

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

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由此,礼转为法。

因此,荀子常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

这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背道而驰。

虽然没有人会喊出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可这是谁都想要一个特殊待遇,谁都想自己与众不同,谁都想在自己犯罪的时候不会受到处罚,做官的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喜欢法家,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原本帝王应该坚持支持法家,可是却没有。

在儒家壮大之后,彻底占据了主流,把法家的思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