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被风吹起的刹那凝固,身上背着一个背篓,手里握着一个?头,这是采参客最常见的装扮。
栓子道:“这个人已经在这里坐了二十多年。”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感到一阵难过,想起了惨死的父亲,他是从父亲那里得知这件事的。这名死者也是冰川的分界线,他所在的地方恰恰是雪落不到的地方,这也是他死了二十多年都没被风雪掩盖的原因。身体没有腐烂却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刚好处在一个风口,他的肉体被寒风吹干蜡化,就此凝固成为大山的一部分。从这里就算正式离开了冰川,不过前方也开始正式进入了风口。
绕过死者背靠的冰岩,风力明显又增大了许多,地势越来越陡峭。他们沿着天脉山北山的古道,倾斜上行,遇到过于陡峭难行的地方,栓子都会先用铁钎楔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然后才谨慎通过。
脚下的冰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利用冰鞋上的钉子,他们刻意踩入冰层和冻土中,尽可能地保证不被滑倒。在陡峭的山石和冰雪中辗转行进了近三个小时,他们终于在黄昏时分接近了裂天谷,通往裂天谷的小路已经完全被冰雪封住,他们只能选择从正面攀爬这道高达十米的冰墙,冰墙起自裂天谷底部,宽约六米,光滑平整,角度近乎垂直,最麻烦的是,冰墙上方并无着手之处,想要徒手攀上这座冰墙几乎没有可能。
栓子望着这道冰墙也是一筹莫展,他从未在隆冬季节选择走过这条古道,春暖花开之时,山上的雪水流入裂天谷内,汇聚成溪,溪流从谷口垂直留下,形成落差十米的飞瀑,不过每到秋季随着降水的减少,水流也开始减弱,眼前规模的冰墙应当和今秋雨水过多有关,雨水和山顶融化的雪水到了深秋气温骤降凝固之后形成了眼前大面冰墙。
栓子拿出铁钎和锤子,准备在冰墙之上凿出可供落脚的凹窝。动手之后方才发现,冰层极其坚硬,全力一锤砸下去,铁钎只是在冰层上留下一个小白点,照这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