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苏敢于带着新军以及精锐的蒙家军,深入草原,并将匈奴,大败开始,蒙恬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扶苏的不同。
至少在军事思想上,已然与当时的大秦将领有了迥异的区别。
要知道,在北地的大秦将领可没有一个深入草原作战的能力。
而扶苏所训练的那三千士卒却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且能够与蒙家军形成密切的配合。
这已然证明那三千新军在军事素养上完全不逊色于蒙家军。
更重要的是战法的改变,堪称是划时代的。从这一仗开始,就意味着以后秦人深入草原,是大有可为之事。
众人望着面前纸上所写内容,心中皆是流露出敬服之色。这其中,对于时局的分析,堪称是鞭辟入里。
更重要的是,其中三个时间的划分更是精髓。
尽管秦军连续大胜了三场,可是这三场,却应当归属于战略防御阶段,秦廷本质上是无法迅速剿灭山东复起的六国反叛势力的。
而伴随着这些大战的结束,山东各方势力已然清楚的认识到了秦国的实力,而且,山东各地的力量划分已然到达了末尾。
接下来必然是群雄争霸的局面,而如此局面,就是扶苏所说的战略相持的阶段。
秦国与山东复起的六国不同,秦国的一举一动都会触碰山东各方势力的神经,是故,秦国的举动需要慎之又慎。
要谨慎的防备,不可令山东各方势力联合起来,合纵伐秦。
一旦如此局面,秦国当然有一战之力,可是已然是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
相反,此时的秦国虽然打胜了,可是,却在扶苏的命令下,让却了一部分土地,却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而在这个阶段,扶苏这篇文稿同样说的清楚,划分了内外两个目标,其外在目标就是令山东叛军内部相争,彼此消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