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用于大兴土木,可以说是把出口和投资两项玩得飞起,因为国际环境对曰本相当有利,外资进不来,而日企却有国家制度的保护和资金的倾斜。
日元便宜且汇率稳定,生产多少商品都能卖出去。
如果大势一直不变,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曰本肯定会成为宇宙最大经济体。
然而斗转星移,帮助曰本实现经济腾飞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都在发生变化,乾坤扭转,地覆天翻,随着华夏退出华约国,苏联在冷战中逐渐凸显出了衰势。
然后......
美企受不了了。
首先发难的是美国卡特皮勒,在当时卡特皮勒被曰本的小松制作打的满地找牙,时任总裁牵头起草了一份题为《美元与日元不匹配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案》的“摩根报告”,问题直指汇率,并宣称:“只要美元贬值20%,我们可以把推土机推到曰本帝国的首都。”
这份报告急剧升温,引发了全美反日高潮,由于日系车在美国贸易赤字中占大头,当时很多人把气撒向了日本车。
各种花样砸车在全国各地上演。
然后.....一场预谋的绞杀开始了。
日元国际化被正式提上日程。
但先天不足,曰本又如何承担得起国际化的道路。
再到广场协议,再到日元升值......三年涨幅了百分之六十,曰本制造忽然就不好卖了。
更糟糕的是,国际化背景下,曰本不得不在银行、信托、证券、国债等领域向外资开放,过去企业要融资基本只能找银行,而现在选择多了,不仅能找外资,还可以从债市,全球股市融资,因此银行的客源流失了。
而央行又不能给外资银行发号施令,“窗口指导”政策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央行从此再也不能完美控制货币总量。
甘心吗?
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