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茅山后裔 > 太平邪云 第十章 无奈之败

太平邪云 第十章 无奈之败(2 / 5)

的那帮铁杆粉丝及其弟子徒孙们捐资为其在祖坟区内修缮的衣冠冢。文革那阵子刘宝昌也参与过不少运动,也知道林学义坟冢被盗挖的事,却并未听说坟中有林学义的尸骨,胡万全也只是盗走了些随葬器物而已。

1937年9月,因装备差距过于悬殊,国军第40军39师庞炳勋部、第49军105师刘多荃部在沧县姚官屯防御战中失利,日寇矶谷廉介所率的第10师团趁机占领了沧县。据说当时林学义的独子林晓源在当地爱国人士的组织下,加入了一个叫“抗战义勇团”的准军事组织,主要工作是协助国军后勤部队为前线士兵输送给养物资。战斗打响后,林晓源被流弹击中死于非命,导致林学义痛不欲生,欲与日本人拼命,后来在父亲林啸曾的劝阻下,林学义并没有采取极端手段,而是效仿日本习俗,正式向第10师团的司令长官矶谷廉介下了一封决战书。

为造声势,战书由锣鼓队敲锣打鼓舞着狮子送到了日军设在沧县的临时指挥部,这种非暴力的高调挑衅,让矶谷廉介一时间也没了脾气。以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而言,如若有外族人下战书且如此高调,倘若不接,便会被视为不敢接,非但影响个人声誉,更是有损“大日本皇军”的“威名”,然而在战争年代,矶谷廉介作为师团最高指挥官,自然不会傻到单枪匹马去跟一个敌对国的民间武术家决斗,又不能丢了大日本皇军的颜面,作为权衡之计,矶谷廉介便以“支那平民无资格与大日本皇军高级指挥官决斗”为理由,派出了一个号称是其徒弟的日本军官前往应战,而林学义就败在了这个所谓的徒弟手里。

“说是比武,但实际上也没怎么比……”刘宝昌讲绘声绘色,仿佛亲历一般,“林学义主动提出比试刀法,因为他压根就是奔着要日本人的命去的,刀砍比较痛快,要是比拳脚,很难一招毙敌,那个日本军官很痛快地答应了比刀的事,十几招吧……最多也就十几招,林学义的刀就被削成了两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