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缸水半缸泥的说法,在东都还没有体现的太严重。
等到了汴京的时候,黄河直接有了天河的名称。
河堤高出地面数十米,一旦决堤就是涉及千百万人的问题。
在以前,黄河十年八决堤,还有两年闹灾黄。
然而,就是这样,两岸居民还是无法搬迁离开。
毕竟这里是最大的水源。
就算是决堤的情况存在,水里泥沙多,可是也比别的地方缺水要好很多。
再加上黄河两岸皆良田,这也是他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楚辞几人看过黄河,直接杀到最近的一处鱼骨庙。
鱼骨庙是供奉龙王的庙宇。
因为古代种田最吃天气,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几乎各地都有龙王庙。
而龙王庙的建筑方式也各有不同。
富裕的地方修的朱墙碧瓦,店内金身神像遍布,论威武度丝毫不亚于以前的宫殿。
破败地方就是土胚糊墙,里面神像泥塑粉刷一遍,象征性摆一个龙王和雷公电母。
还有更穷的地方就是砌一个神龛摆一尊龙王像,逢节礼上香供奉。
而鱼骨庙则是黄河沿岸最为特殊的龙王庙。
黄河内鲫鲤成群,有异种称黄河鲤鱼,最大可长到千斤以上,鱼骨长数米,单根即可重达百斤。
楚辞现在站在庙前,一眼望去,整个庙都是鱼骨建筑而成。
不过岁月流转,昔日“鱼鳞做瓦、鱼骨做梁”的鱼骨庙现在只剩下鱼骨梁,外面的泥土砖石已经全部剥落。
庙门是整个鱼嘴做成,白骨森森,看起来有种诡异的破败感。
步入庙内,正房不过三间,中殿供的是泥塑的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人形模样,头上插了两个分叉的鹿角。
两侧偏殿供奉的是众多鱼形神怪,有的顶着梭鱼头,有的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