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丁家村。
这是一个坐落于城郊的小村庄,跟大明千千万万个村落相仿,以姓氏为名,在这片土地上吃饭的,上溯起血统来,都是亲戚。
这个时节应该是赶上秋收,村庄外一片金黄的庄稼地里,是一两百个农夫村妇在忙活,而村口,则是一大群半大不大的破小子追逐打闹。
孩提的笑闹和村里处处的鸡鸣狗叫声混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普通、和谐、安定的平民社会。
等大人们忙完归家,便开始吆喝起一个个花样不同的小名,这是提示吃饭的时间到了,那么也意味着,这群孩子一天的快乐时光要到此为止。
“今个这粮食都打完了,回头宗老派人来收赋子,余下的留一半,我带城里给卖掉。”
当家的男人吃着杂粮馍馍,面前看着两三碟腌好的咸菜,吃的津津有味。
“这两年粮价越来越低了,怕也是卖不得几个钱吧。”
媳妇这会已经吃好了饭,坐在床头缝补着一件粗衣,不时还会把目光瞥向床角处。
“卖的钱,我打算买两挂腊肉,再买两匹苏缎。”
妻子吓了一大跳,手里的粗衣也放了下来:“当家的,你疯啦?”
不年不节的,买腊肉做什么,别说不过年了,就算是过年,也没有这么花钱的道理。
两挂腊肉,两匹苏缎,今年收成的一半就算是给花了个干净。
“不白买,又不是咱家自己吃穿。”
男人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搭在旁边儿子的脑袋上,傻乐:“我打算给宗老送过去,前几天我听老五说,咱们村有一个送孩子进城里上学堂的机会,我想给狗剩争取一下。”
南京这两年陆续着又开了好几家童学和少学,但一个入学的名额那也是珍贵的紧,偏生南京的教育司一直监管着,严查每一个入学名额的孩子是真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