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还会去参加地方科举,获得一官半职。
这些事情赵桓很早就做了,最初的时候,也是阻碍巨大,推行非常困难。
但是好在他坚持下来了。
二十多年,从军中返乡的老兵,在一百五十万以上!
这些老兵遍及整个大宋,他们的家人算进来,就有六百万以上,能够影响的范围何止千万!
经过严格训练的老兵,他们有着非常强大的服从性,对于政令,一板一眼,严格落实,很少会打折扣。
这一点简直太重要了。
比较商鞅变法和熙宁变法的太多了,谁都能讲出一大堆的道理。但是有个基本的常识,商鞅变法之后,每次打仗胜利,就会有一大群士兵因为战功,得到了爵位,提升了社会地位。
一次战斗,两次战斗……积累下来,数以万计的有功士兵,都站在了新法这边,试问谁能推翻?
往后文官主持的变法,情况多数很悲催,道理也很简单,虽然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是在执行阶段,走样严重,老百姓未曾获利,首先割肉,想要拥有足够的支持者,简直跟做梦一样。
事情之所以会闹成这样,就是中间的执行层,一个统一的帝国,从上到下,省府州县,一道政令会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各级官吏的心情。
如果把商鞅拉过来,他也未必摆得平。
赵桓矢志不渝地培养士兵,就是以将士充斥各层,填充每一个领域。做到天下尽是赵官家的人。
老兵的纪律,服从,忠诚,又让赵桓的意志可以无条件贯彻到基层。
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赵桓已经弄出了一个足够大的军官团,而且还是没有贵族化的。
有这个军官团的存在,任何想要兴风作浪的,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耐。
韩世忠进京,并非是靠着他的威望,安稳朝廷,而是要亮出韩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