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做豆腐,榨油,芝麻酱……餐桌立刻就不一样了。
还能在房舍边上,弄个猪圈,养两口肥猪。
再有空余的地方,种上几十株果树,孩子们就有水果吃了,丰收的果子还能晒果干,拿来酿酒。
在果树下面,再养一些家禽,每天还能收获一些鸡蛋。
一个农户,可不是耕田种地那么简单。
每一个过得好的农家,都是个小型的农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能把这些都做好,七八成的农户都能保证基本的口粮和蔬菜,还有一些肉蛋供应,吃得好了,人也就壮了。
正如赵桓预料的那样,农村的确是百工百业,只要释放出空间,很快就能兴旺起来。
首先一点,东明的石匠都忙活起来,不少百姓种植了黄豆,准备着弄一个石磨。或者干脆更进一步,建个磨坊,一些富裕的农户已经开始筹措更大的举动了。
也有百姓种植了桑麻,纺车的需求也上来了。
木匠也变得忙碌起来。
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手里的钱又太少了。
在这个关头,康国银行的借贷就送了过来。
牛英代表东明县,和银行的人谈了一份借贷协议。
他们一共借了八千缗,年息百分之五,另外由朝廷出面,承担百分之二,也就是老百姓要承担的利息只有百分之三!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
百分之三?
仅仅是原本的一成啊!
这还真不是夸张,很多地方都有族产义田,除了用来接济贫苦之外,也能放贷……比如始作俑者的范氏义田,就是靠着放贷赚钱,逐步扩张到了八千亩,至于大圣人朱熹,也是放贷高手。
年息两三成已经算是良心的良心。
利滚利,驴打滚儿,能活活把一个家给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