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五百二十五章:鏖战红花岭(五)

第五百二十五章:鏖战红花岭(五)(3 / 4)

军炮击开始之后,守军阵地上的炮兵也开始进行还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

炮战在这个时期可不多见,主要原因是中国军队缺少火炮,抗战初期中日军队能够得上炮战,算起来只有山西忻口战役。但是阎锡山拿出全部本钱,2百门火炮8万发炮弹,与日军展开23天炮战。

除此之外,其余战场上甚少发生大规模的炮战,基本上都是日军在打,而国军在挨打。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缺少火炮是公认的事实,战前老蒋意识到中国军队在炮兵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一是火炮数量少,二是口径和型号也不统一,三是兵员素质差,所以便着手整顿全国炮兵。

当时统计的结果是,中央地方加起来口径大的总共4百门,而且是所谓“万国牌”。中央军,东北军和晋绥军,被成为“炮兵三强”。

结果张少帅丢失东北三强去一,剩下也就晋绥军最强,能够生产火炮弹药,口径也比较统一。

毕竟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学校文凭,比较重视火炮运用,但晋绥军多是口径小的山炮,75mm以上口径重炮没有。

中央军条件稍好些,可以自行生产和外购,但大口径火炮开战不久,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后来全力生产各型号迫击炮,作为抗战国军主要火力,大口径火炮生产基本放弃。

去年日军为打下山西省,前后出动1个师团加4个旅团,先取山西北部察哈尔南部地区。

忻口是山西最后防线,阎锡山破釜沉舟将9个炮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太原兵工厂将库存8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每天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炮兵的轰击是日军伤亡3万多人的重要原因,这是北方抗战以来,中日军队双方第一次大规模炮战。

在忻口作战的23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2千多发。日军在前线损失的3万人中,相当部分是晋绥军炮兵功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