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心中就想笑:开玩笑,说什么青黄不接,那是对中原的老百姓而言的。汉人靠种地为生,这个季节庄稼刚抽穗,新粮未收,去年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正是一年中最艰难的日子。可草原民族靠的是游牧,这时辰,草长得正茂盛,牛羊正上膘,怎么可能闲着无事南下打草谷?
再说,这宁夏到处都是边军,又有长城之险。
鞑靼人还没到,烽火就点燃了,他们又怎么可能长驱之入,深入到银川盆地里来?
这事也就骗骗仇钺,却不想,我谢自然还赚了不少东西。这二十多车物资运回关中,变卖了,也有上百两银子,这一趟倒是没亏。
作为本年陕西乡试的考生,能够和苏木这个名动天下的大名士、乡试的大主考同行,却是难得的机缘。说句难听点的话,只需刻意结好,随便套点口风,也不难将这一期的考题套出一两道了,中个举人也多了三分把握。
若是换成其他书生,早就如逐臭的苍蝇一样向苏木扑过去。
可惜谢自然这人看起来虽然像个江湖豪客,和三教九流的人物都能说上话,都能吃酒耍子,整天嘻嘻哈哈的,可骨子里去有一股傲气。
功名单从考场取,怎么可能去走捷径?
想我堂堂谢君服,读书四年就中了个秀才,举人功名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想,就能拿到。
若是靠其他手段得中举,岂不叫世人笑话?
于是,谢自然刻意地同苏木保持距离,同苏木在路上走了两日,却没有说过几句话。
至于苏木,也不想因为和谢自然太亲近。以免得将来谢自然万一中举,落人话柄。
所以,到现在,两人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过是点头之交。
“大老爷,这条南下的路可不好走啊!”赵葫芦不住地叹息:“若是依来时的路走,多平顺。”
苏木来的时候是沿着银川盆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