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朝好女婿 > 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考差

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考差(2 / 4)

于苏木,怕也是当成未来的阁臣培养吧,现在只缺的是地方从政经验。

只不过,现在的苏木还没意识到,自己入阁的路上还缺了这么一笔资历。

苏编纂最近过得滋润,翰林院的人也没有去叨扰他,反正院里有事,杨廷和会直接说的。

老杨虽然看重苏木的干才,把他当成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可两人平日间也不怎么说话,以前正德皇帝是太子的时候,他们就闹得很不愉快。

这一日,杨廷和见了苏木,就道:“苏木,明日去院里一趟。”

“是,敢问可有事?”苏木点了点头,问。

杨廷和:“已经入秋了,再过得两月就要过年。后年则是大比之期,所以,明年各省都要举行乡试。按照科举场上的规矩,各省的乡试主考都必须从翰林院里派出。所以,院里要举行一场考试,本官推荐了你,去参加吧!”

“大考差?”苏木吃了一惊:“就明日,太仓促了点吧?”

所谓大考差,刚才杨廷和也说得明白了,就是在翰林院中选拔一省乡试的主考官。

这可是一个美差,最直接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明朝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都会给主考官送礼。而且,也有一定之规。比如乡试考场,中式新人给主考的红包一般都是二十两三十两,碰到家境好的,五十两也是有的。一省乡试,报名的考生至少有两千,最后得到举人功名的按照省份不同,如江南富庶地区,中个六七百也是有可能的。至于偏远地区,几只个总是有的。

一趟乡试下来,一个主考官光礼钱就能收好几千甚至上万两银子。

而且,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这只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算贿赂。

翰林院的人俸禄极低,如苏木这样的正七品编纂,每月也就三两银子,还有一小半是食物和如同废纸的宝钞。

出京到地方省份对翰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