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多悬崖,因此自祖辈开始,他们要出山就必须通过四段类似的天梯才行。而要绕道走安全一点的路,就要七八天的时间了。
周晓龙是自己提出来要看看学生们上学要走的路的。老黄捐出来的钱给几个相对而言修路比较容易的村子都通了路,最后这个村要修路至少还要一百万。
一开始周晓龙还觉得老黄的估算有问题,一条乡村小道再怎么难走也花不了那么多钱啊!直到他亲自走了一遍之后,才知道要修通这条路还真就需要一百万。从悬崖上边下来,要在悬崖上以之字形凿开岩壁,这个工程几乎就很难动用使用机械,基本只能靠炸药和人力。
周晓龙在路上一直有个疑问,既然这村子这么偏远,为什么不动员他们下山安居呢?
当他来到村里之后,这个疑问才有了解答。
这个村里都是老式的木屋,据他们到的这家的老爷爷说,他们这些老屋都是自己盖的自己烧瓦、自己砍树做木板、自己做窗户,只有窗户上的玻璃,才是一块块从镇上买来背上天梯运来的。
这么多年来,他们基本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去趟集市,极少外出。
说起修路和移居的话题,老爷爷就叹了一口气:“我们当然想修路过上好日子,可这路要一百万呢……”
阎王顶村常住人口不到100人,在悬崖峭壁之间修路,工程量十分巨大,当地政府测算过为这不到百人的小村子修路至少要一百万,动员移民是最佳方案。
但对于移民,这些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的人,又不愿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一直都在这山上住,都习惯了……再说老人们的祖坟都在这里。哪那么容易说走就走啊!”
其实对于这些山里的老人来说,故土难离,这是最大的障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年轻一代搬到山下去了,也有的去了城里打工。像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