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长治久安的统治。
毕竟辽东已经在事实上分割出去了这么久,仅凭短时间内造成的战场胜利,未必就能维持平稳的统治。
张宁根本就不想再建立一个“奴儿干都司”,而是想把两辽之地完全消化吸收。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长治久安之道,但却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
杨绍廷的方略虽然不是那么稳妥,却可以立竿见影,而且充分考虑了大明朝日渐窘迫的财政状况,似乎更现实一点。
这两种战略,很难说哪个更好,但朝廷却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张宁,而彻底摒弃杨绍廷。
原因无他:所有的煌煌大胜都是张宁打下来的,既然已经打出了这么好的局面,必然要继续坚定的按照张宁的部署执行下去。
第二日,朝会。
广宁大捷,对于朝廷而言并不是一件意外之喜。
毕竟几万大军已经把广宁围困了半年之久,广宁和那里的金军早就成了瓮中之鳖,什么时候拿下来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真正的惊喜是生擒了皇太极。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之喜。
只要拿出了皇太极,对于民心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而且有着非常重大的政治影响力。
因为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在这次朝会上,只要围绕皇太极本人和两辽的局面做文章。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的周延儒,毫不保留的选择支持张宁的“宜缓不宜急”的战略,对杨绍廷的“火速东进”方略完全就是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杨监军所言……不过是书生之见,或有些血勇奋进之心,终究不合时宜。朝廷平定两辽,意不是灭金平叛,而在于长治久安……”
其实,两辽的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身在辽西的杨绍廷肯定比身在京城的周延儒更清楚,但周延儒还是很不客气的全盘否定了杨绍廷。